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莲曲

张籍 张籍〔唐代〕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并船歌。
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漾微波。
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
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
船中未满度前洲,借问阿谁家住远。
归时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还荡桨。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苏轼传·节选

《宋史》〔元代〕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乐府歌

佚名 佚名〔两汉〕

春酒甘如醴,秋醴清如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嵩山日记河南河南府登封县

徐霞客 徐霞客〔明代〕

  余髫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久拟历襄、郧,扪太华,由剑阁连云栈,为峨眉先导;而母老志移,不得不先事太和,犹属有方之游。第沿江溯流,旷日持久,不若陆行舟返,为时较速。乃陆行汝、邓间,路与陕、汴略相当,可以兼尽嵩、华,朝宗太岳。遂以癸亥仲春朔,决策从嵩岳道始。凡十九日,抵河南郑州之黄宗店。由店右登石坡,看圣僧池。清泉一涵,淳碧山半。山下深涧交叠,涸无滴水。下坡行涧底,随香炉山曲折南行。山形三尖攒立如覆鼎,众山环之,秀色娟娟媚人。涧底乱石一壑,作紫玉色。两崖石壁宛转,色较缜润;想清流汪注时,喷珠泄黛,当更何如也!十里,登石佛岭。又五里,入密县界,望嵩山尚在六十里外。从岐路东南二十五里,过密县,抵天仙院。院祀天仙,云黄帝之三女也。白松在祠后中庭,相传三女蜕骨其下。松大四人抱,一本三干,鼎耸霄汉,肤如凝脂,洁逾傅粉,蟠枝虬曲,绿鬣舞风,昂然玉立半空,洵奇观也!周以石栏。一轩临北,轩中题咏绝盛。徘徊久之,下观滴水。涧至此忽下跌,一崖上覆,水滴历其下。还密,仍抵西门。三十五里,入登封界,曰耿店。南向为石淙道,遂税驾焉。

  二十日,从小径南行二十五里,皆土冈乱垄。久之,得一溪。渡溪,南行冈脊中,下瞰,则石淙在望矣。余入自大梁,平衍广漠,古称“陆海”,地以得泉为难,泉以得石尤难。近嵩始睹蜿蜒众峰,于是北流有景、须诸溪,南流有颍水,然皆盘伏土碛中。独登封东南三十里为石淙,乃嵩山东谷之流,将下入于颍。一路陂陀屈曲,水皆行地中,至此忽逢怒石。石立崇冈山峡间,有当关扼险之势。水沁入胁下,从此水石融和,绮变万端。绕水之两崖,则为鹄立,为雁行;踞中央者,则为饮兕,为卧虎。低则屿,高则台,愈高,则石之去水也愈远,乃又空其中而为窟,为洞。揆崖之隔,以寻尺计;竟水之过,以数丈计。水行其中,石峙于上,为态为色,为肤为骨,备极妍丽。不意黄茅白苇中,顿令人一洗尘目也!

  登陇,西行十里,为告成镇,古告成县地。测景台在其北。西北行二十五里,为岳庙。入东华门时,日已下舂,余心艳卢岩,即从庙东北循山行。越陂陀数重,十里,转而入山,得卢岩寺。寺外数武,即有流铿然下坠石峡中。两旁峡色,氤氲成霞。溯流造寺后,峡底矗崖,环如半规,上覆下削。飞泉堕空而下,舞绡曳练,霏微散满一谷,可当武彝之水帘。盖此中以得水为奇,而水复得石,石复能助水不尼水,又能令水飞行,则比武彝为尤胜也。徘徊其下,僧梵音以茶点饷。急返岳庙,已昏黑。

  二十一日,晨,谒岳帝。出殿,东向太室绝顶。按嵩当天地之中,祀秩为五岳首,故称嵩高,与少室并峙,下多洞窟,故又名太室。两室相望如双眉,然少室嶙峋,而太室雄厉称尊,俨若负扆。自翠微以上,连崖横亘,列者如屏,展者如旗,故更觉岩岩。崇封始自上古,汉武以嵩呼之异,特加祀邑。宋时逼近京畿,典礼大备。至今绝顶犹传铁梁桥、避暑寨之名。当盛之时,固可想见矣。

  太室东南一支,曰黄盖峰。峰下即岳庙,规制宏壮。庭中碑石矗立,皆宋、辽以来者。登岳正道,乃在万岁峰下,当太室正南。余昨趋卢岩时,先过东峰,道中见峰峦秀出,中裂如门,或指为金峰玉女沟,从此亦有路登顶,乃觅樵预期为导,今遂从此上。近秀出处,路渐折避之,险绝不能径越也。北就土山,一缕仅容攀跻,约二十里,遂越东峰,已转出裂门之上。西度狭脊,望绝顶行。是日浓云如泼墨,余不为止。至是岚气愈沉,稍开则下瞰绝壁重崖,如列绡削玉,合则如行大海中。五里,抵天门。上下皆石崖重叠,路多积雪。导者指峻绝处为大铁梁桥。折而西,又三里,绕峰南下,得登高岩。凡岩幽者多不畅,畅者又少回藏映带之致。此岩上倚层崖,下临绝壑,洞门重峦拥护,左右环倚台嶂。初入,有洞岈然,洞壁斜透;穿行数武,崖忽中断五尺,莫可着趾。导者故老樵,狷捷如猿猴,侧身跃过对崖,取木二枝,横架为阁道。既度,则岩穹然上覆,中有乳泉、丹灶、石榻诸胜。从岩侧跻而上,更得一台,三面悬绝壑中。导者曰:“下可瞰登封,远及箕、颍。”时浓雾四塞,都无所见。出岩,转北二里,得白鹤观址。址在山坪,去险就夷,孤松挺立有旷致。又北上三里,始跻绝顶,有真武庙三楹。侧一井,甚莹,曰御井,宋真宗避暑所浚也。

  饭真武庙中。问下山道,导者曰:“正道从万岁峰抵麓二十里。若从西沟悬溜而下,可省其半,然路极险峻。”余色喜,谓嵩无奇,以无险耳。亟从之,遂策杖前。始犹依岩凌石,披丛条以降。既而从两石峡溜中直下,仰望夹崖逼天。先是峰顶雾滴如雨,至此渐开,景亦渐奇。然皆垂沟脱磴,无论不能行,且不能止。愈下,崖势愈壮,一峡穷,复转一峡。吾目不使旁瞬,吾足不容求息也。如是十里,始出峡,抵平地,得正道。过无极洞,西越岭,趋草莽中,五里,得法皇寺。寺有金莲花,为特产,他处所无。山雨忽来,遂借榻僧寮。其东石峰夹峙,每月初生,正从峡中出,所称“嵩门待月”也。计余所下之峡,即在其上,今坐对之,只觉云气出没,安知身自此中来也。

  二十二日,出山,东行五里,抵嵩阳宫废址。

  惟三将军柏郁然如山,汉所封也;大者围七人,中者五,小者三。柏之北,有室三楹,祠二程先生。柏之西,有旧殿石柱一,大半没于土,上多宋人题名,可辨者为范阳祖无择、上谷寇武仲及苏才翁数人而已。柏之西南,雄碑杰然,四面刻蛟螭甚精。右则为唐碑,裴迥撰文,徐浩八分书也。又东二里,过崇福宫故址,又名万寿宫,为宋宰相提点处。又东为启母石,大如数间屋,侧有一平石如砥。又东八里,还饭岳庙,看宋、元碑。

  西八里,入登封县。西五里,从小径西北行。又五里,入会善寺,“茶榜”在其西小轩内,元刻也。后有一石碑仆墙下,为唐贞元《戒坛记》,汝州刺史陆长源撰文,河南陆郢书。又西为戒坛废址,石上刻镂极精工,俱断委草砾。西南行五里,出大路,又十里,至郭店。折而西南,为少林道。五里,入寺,宿瑞光上人房。

  二十三日,云气俱尽。入正殿,礼佛毕,登南寨。南寨者,少室绝顶,高与太室等,而峰峦峭拔,负“九鼎莲花”之名。俯环其后者为九乳峰,蜿蜒东接太室,其阴则少林寺在焉。寺甚整丽,庭中新旧碑森列成行,俱完善。夹墀二松,高伟而整,如有尺度。少室横峙于前,仰不能见顶,游者如面墙而立,辄谓少室以远胜。余昨暮入寺,即问少室道,俱谓雪深道绝,必无往。凡登山以晴朗为佳。余登太室,云气弥漫,或以为仙灵见拒,不知此山魁梧,正须止露半面。若少室工于掩映,虽微云岂宜点滓?今则霁甚,适逢其会,乌可阻也!乃从寺南渡涧登山,六七里,得二祖庵。山至此忽截然土尽而石,石崖下坠成坑。坑半有泉,突石飞下,亦以“珠帘”名之。余策杖独前,愈下愈不得路,久之乃达。其岩雄拓不如卢岩,而深峭过之。岩下深潭泓碧,僵雪四积。再上,至炼丹台。三面孤悬,斜倚翠壁,有亭曰小有天,探幽之屐,从未有抵此者。过此皆从石脊仰攀直跻,两旁危崖万仞,石脊悬其间,殆无寸土,手与足代匮而后得升。凡七里,始跻大峰。峰势宽衍,向之危石,又截然忽尽为土。从草棘中莽莽南上,约五里,遂凌南寨顶,屏翳之土始尽。南寨实少室北顶,自少林言之,为南寨云。盖其顶中裂,横界南北,北顶若展屏,南顶列戟峙,其前相去仅寻丈,中为深崖,直下如剖。两崖夹中,坑底特起一峰,高出诸峰上,所谓摘星台也,为少室中央。绝顶与北崖离倚,彼此斩绝不可度。俯瞩其下,一丝相属。余解衣从之,登其上,则南顶之九峰森立于前,北顶之半壁横障于后,东西皆深坑,俯不见底,罡风乍至,几假翰飞去。

  从南寨东北转,下土山,忽见虎迹大如升。草莽中行五六里,得茅庵,击石炊所携米为粥,啜三四碗,饥渴霍然去。倩庵僧为引龙潭道。下一峰,峰脊渐窄,土石间出,棘蔓翳之,悬枝以行,忽石削万丈,势不可度。转而上跻,望峰势蜿蜒处趋下,而石削复如前。往复不啻数里,乃迂过一坳,又五里而道出,则龙潭沟也。仰望前迷路处,危崖欹石,俱在万仞峭壁上。流泉喷薄其中,崖石之阴森崭截者,俱散成霞绮。峡夹涧转,两崖静室如蜂房燕垒。凡五里,一龙潭沉涵凝碧,深不可规以丈。又经二龙潭,遂出峡,宿少林寺。

  二十四日,从寺西北行,过甘露台,又过初祖庵。北四里,上五乳峰,探初祖洞。洞深二丈,阔杀之,达摩九年面壁处也。洞门下临寺,面对少室。地无泉,故无栖者。下至初祖庵,庵中供达摩影石。石高不及三尺,白质黑章,俨然西僧立像。中殿六祖手植柏,大已三人围,碑言自广东置钵中携至者。夹墀二松亚少林。少林松柏俱修伟,不似岳庙偃仆盘曲,此松亦然。下至甘露台,土阜矗起,上有藏经殿。下台,历殿三重,碑碣散布,目不暇接。后为千佛殿,雄丽罕匹。出饭瑞光上人舍。策骑趋登封道,过辗辕岭,宿大屯。

  二十五日,西南行五十里,山冈忽断,即伊阙也。伊水南来经其下,深可浮数石舟。伊阙连冈,东西横亘,水上编木桥之。渡而西,崖更危耸。一山皆劈为崖,满崖镌佛其上。大洞数十,高皆数十丈。大洞外峭崖直入山顶,顶俱刊小洞,洞俱刊佛其内。虽尺寸之肤,无不满者,望之不可数计。洞左,泉自山流下,汇为方池,余泻入伊川。山高不及百丈,而清流淙淙不绝,为此地所难。伊阙摩肩接毂,为楚、豫大道,西北历关陕。余由此取西岳道去。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杨万里与诚斋

杨万里 杨万里〔宋代〕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斋曰“诚斋”。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新郎·赋琵琶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唐多令·枫老树流丹

蒋春霖 蒋春霖〔清代〕

枫老树流丹。芦花吹又残。系扁听、同倚朱阑。还似少年歌舞地,听落叶、忆长安。
哀角起重关。霜深楚水寒。悲西风、归雁声酸。一片石头城上月,浑怕照、旧江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五

李白 李白〔唐代〕

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
石镜更明天上月,后宫亲得照蛾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园小梅二首

林逋 林逋〔宋代〕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十月之交

诗经·小雅〔先秦〕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艳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污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形式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