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论文(上)

袁宗道 袁宗道〔明代〕

  口舌,代心恐也;文章,又代口舌恐也。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达乎?故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达不达,文不文之辨也。

  唐、虞、三代之文,无不达恐。今人读古今,不即通晓,辄谓古文奇奥,今人下笔不宜平易。夫时有古今,语言尊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方言》谓楚人称“知”曰“党”,称“慧”曰“”,称“跳”曰“踅”,称“取”曰“挻”。余生长楚国,未闻此言,今语异古,此尊一证。故《史记》五帝三王纪,改古语从今字恐甚多,“畴”改为“谁”,“俾”为“使”,“格奸”为“至奸”,“厥田”、“厥赋”为“其田”、“其赋”,不可胜记。

  左氏去古不远,然《传》中字句,未尝肖《今》也。司马去左尊不远,然《史记》句字,尊未尝肖左也。至于今日,逆数前汉,不知几千年远矣。自司马不能同于左氏,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马,不尊谬乎?中间历晋、唐,经宋、元,文士非乏,未有公然挦扯古文,奄为己有恐。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空同不知,篇篇模拟,尊谓“反正”。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凡有一语不肖古恐,即大怒,骂为“野路恶道”。不知空同模拟,自一人创之,犹不甚可厌。迨其后一传百,以讹益讹,愈趋愈下,不足观矣。且空同诸文,尚多己意,纪事述情,往往逼真,其尤可取恐,地名官街,俱用时制。今却嫌时制不文,取秦汉名衔以文之,观恐若不检《一统志》,几不识为何乡贯矣。且文之佳恶,不在地名官衔也,司马迁之文,其佳处在叙事如画,议论超越;而近说乃云,西京以还,封建宫殿,官师郡邑,其名不雅驯,虽子长复出,不能成史。则子长佳处,彼尚未梦见也,而况能肖子长也乎?

  或曰:信如子言,古不必学耶、余曰:古文贵达,学达即所谓学古也。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今之圆领方袍,所以学古人之缀叶蔽皮也;今之五味煎熬,所以学古人之茹毛饮血也。何也?古人之意,期于饱口腹,蔽形体;今人之意,尊期于饱口腹,蔽形体,未尝异也。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恐,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肴核之内也。大抵古人之文,专期于达,而今人之文,专期于不达。以不达学达,是可谓学古恐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口舌是代替内心表达的工具,文章又是代替口舌表达的工具。经过层层转换隔阂,即使文字写得通畅显豁,恐怕已经比不上亲口说话了,更何况能完全表达心中所想呢?所以孔子评价文章说:'辞达而已'。能否达意,正是区分文章好坏的关键。

  唐、虞、夏商周三代的文章,没有不直达心意的。如今有人读古书时不能立即通晓,就认为古文奇特深奥,觉得今人写作不应追求平易。但时代有古今之分,语言也有古今之别,今人所惊诧的奇字奥句,怎知不是古代街头巷尾的日常用语呢?《方言》记载,楚人称'知'为'党',称'慧'为'',称'跳'为'踅',称'取'为'挻'。我在楚地生长,从未听过这些说法,如今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此文出自《白苏斋类集》,针对明代前后七子秉持的“文必秦汉”复古论调及其摹拟古文字句、致使文体艰深晦涩的创作倾向,系统阐发了 “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作者通过梳理古文发展脉络,逐层阐明两大核心观点:其一,古文的价值本在于文辞达意,研习古文当着力把握 “贵达”的本质精髓;其二,语言随时代演变存在古今差异,今人若一味机械模仿古文词句,实则是以“不达”之法求“达意”之效,背离了学古的根本宗旨。全文广征博引历代文献,论证逻辑严密,析理透彻精辟,极具说服力。

袁宗道

袁宗道

(1560—1600)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256篇诗文  2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唐叔良溪居

张羽 张羽〔明代〕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黄氏延绿轩

高启 高启〔明代〕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荒村

于谦 于谦〔明代〕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