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邻家之子
墨子〔先秦〕
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之笞之。其邻家之之,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之之志。”则岂不悖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这里有这么一个人,他的儿子强暴蛮横不成材,因此他的父亲便打他。如果邻居的老头也跑来举起木棍痛打,并且说:“我打你,是顺应你父亲的心意的。”那样做,难道不是很荒谬吗?
注释
强梁:强暴蛮横。
笞(chī):用竹板拷打。
悖(bèi):荒谬,不合情理。
简析
这则故事以讽刺的笔触,讲述了一人因其子不肖而责罚,邻家之父却借口顺应前者之意,擅自参与责罚的荒谬行为。此文通过这一荒诞情节,揭示出未经授权、擅自干涉他人事务的荒谬性与危害性,讽刺了打着漂亮幌子而侵犯人家的无理行为,具体针对楚国的鲁阳文君借口进攻郑国的行为,体现出墨子的“非攻”思想。
墨子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10篇诗文 352条名句
黍苗
诗经·小雅·鱼藻之什〔先秦〕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
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